词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6 08:46:26
词两首教学设计

词两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词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词两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

一、导入,介绍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篇,看看柳永笔下杭州西湖又具有怎样的特色。

介绍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

读、背,感悟词的美。方法: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囊,归去凤池夸。”

思考: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细读探究

1、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形胜”“三吴都会”,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具体写“形胜”。“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涛,真是一道宽阔险阻的天然屏障。

“钱塘自古繁华”一句纵观今古,交代了杭州悠久的历史。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先春秋时代,它就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设置钱塘县,隋朝改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以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几句,侧重描绘“繁华”;选取了画桥、翠幕、珠玑、绮罗等形容“三吴都会”的物阜民丰。“烟柳画桥”是说柳色如烟,彩桥如画。春日的柳树,像一片嫩绿的薄薄的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风帘”,挡风的帘子。“翠幕”,绿色的帷幕。“参差”,长短高低不齐,这里是形容城市房屋鳞次栉比,高矮不一。“十万人家”是说人烟稠密。虽说是个约数,但并非夸张。“市列珠玑”,是说市面上陈列着各种珍贵的物品。“市”,指贸易的场所。“户盈罗绮”,是说家家户户盈箱满柜的绫罗绸缎。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竟豪奢”是说人人竞夸精美的服饰,比赛豪华阔气。

——下片写西湖的美景,游人的欢快,歌吹盛况,最后以夸耀作结,归美州将。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三句从湖山风光落笔。“重湖”,指西湖,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钱塘门外筑了一条长堤,世称白堤。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和里湖,所以词人称为重湖。“叠巘”,重叠的山峰。“重湖叠巘清嘉”一句,十分准确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清嘉”,是清新,秀丽的意思。“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承“清嘉”而来,“三秋”,秋季三个月。“桂子”,桂花。这句是写桂花飘香,时间很长,与“叠巘”相呼应。“十里荷花”,是写荷花种植很广,与“重湖”相呼应。这八个字,摄住了西湖“清嘉”之神,它点到即止,不施重彩,不做刻绘,留下了联想的余地。接下去,词人换转笔墨,从自然转向人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就是笛子,“弄”,吹奏。“菱歌”,采莲女子所唱的歌。“泛”,指声音的飘扬。“嬉嬉”,形容很快活的样子。“钓叟”,钓鱼的老翁。“莲娃”,采莲的少女。这几句写西湖游赏之乐。垂钓老翁和采莲女娃是这幅游赏图中的人物。白天,笛声在晴空里荡漾,晚上,萎歌在夜空中漂浮,童颜鹤发的老翁在钓鱼,貌美如花的少女在采莲,他们一个个都是那样的欢快,真是一派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

2、很多人到过杭州,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杭州的美。

没有到过的同学引用一些诗歌文章,说说想象中的杭州之美。

三、体悟艺术特色:

1、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 ……此处隐藏15004个字……作者怎样的情怀。

五、学习《定风波》

学生依照上面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1、学生依据节奏,自主阅读

2、根据阅读提示,领会作者寄托的感情。

3、总结该词的写作特点。

六、总结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按生活、学习两方面总结。

七、作业:

1、根据生活经历或所见之景写一篇短文。

2、课外将本文与其他“怀古”类诗词比较阅读。

词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新课(读词五遍,查字典:常记、沉醉、兴尽、斜风、不须)

2、诵读李清照的另外二首词:《如梦令》、《声声慢》、柳宗元《绝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一首诗《如梦令》,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另一首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诵读,导入新词:

1、背诵 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二、揭题:

1、板书:如梦令 渔歌子

2、生读题

3、师解题:《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分别指名读两首如梦令,初步认识词牌,了解如梦令的特点。

4、板书作者并做相关介绍

李清照:南宋第一才女,出生一个大夫的学者人家,博学多才,精通书画,擅长写词。

张志和:唐代诗人,能书善画,长于音乐。

三、初读,读流利词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正音。

3、同桌读,注意读正确。

4、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

5、生练读,并指名读。

四、精读指导,学习《如梦令》

(一)抓字词,理解词意。

1、交流以下几个词的意思。

常记:常常想起

沉醉:大醉

兴尽:游兴满足了

溪亭:溪边的亭子

2、整体感知

(1)师问: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的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由读词,请找到文中的关键字词回答。(“醉”“日幕”)

(2)交流

3、抓“醉”理解全词

(1)读一读全词,从“醉”你看出什么?(可结合生活经验,也可联系下文)

(2)交流

①词人的心情愉快,畅饮导致醉

②不知归路

③日幕,游玩兴致还很高,流连忘返

④误入荷花深处

⑤词人在荷花丛中快速地划动小船,想找到出路

⑥惊起栖息的水鸟

(3)师结:作者愉快的游玩,兴致盎然。由于畅饮喝醉了,以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回想起来别有情趣。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吗?先自己试一试,再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经常想起那一次在溪边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了,往回划船,却错误地划进了荷花丛中。使劲地划呀,划呀,惊动了满滩栖息的水鸟,都飞了起来。

(二)想画面,体会意境。

1、看图,再读读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交流(兴致勃勃在溪亭游玩 在荷花丛中一女子荡舟游玩,游兴不尽 拼命的划船惊动了栖息的水鸟……)

3、你从中感觉到什么?(作者的心情很愉快,很有情趣,游玩的兴致很高)

4、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

(三)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背诵,理清全词的思路。

地点、时间、发生什么事(沉醉、误入、惊起)

2、自由练习背诵

3、不同形式的诵记

4、你体会到早期时的李清照是怎样的?

过渡:生活如此有情趣的诗人,后来由于命运发生变故,她漂泊异乡,孤独寂寞的度过晚年。

(四)、拓展阅读,对比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1、出示:《声声慢》

2、师读,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3、说说感受

五、作业诵读《如梦令》、《声声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张志和的词《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诵读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3、背诵柳宗元的《绝句》

过渡:今天我们将再去认识一位在白鹭飞翔,桃花盛开,鳜鱼肥的季节中独钓的渔翁,享受一番当时的情趣。

二、精读指导《渔歌子》。

(一)抓字词,理解词

1、指名读

2、出示关键字词,看图说说它们的意思。

(1)箬笠 蓑衣

(2)斜风、细雨

联系生活经验,猜想是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3)不须归

(4)师解:西塞山:在湖州,西塞山前有一溪,但樊漾湖已不存在。

2、整体感知

(1)自由读,找一找,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它们是怎么样的?眼前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秀丽的春天)

(2)交流

(3)词中的人是怎样的?

(4)交流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二)想画面,体会意境

1、划出表示颜色的词,想象中的画面是怎样的?(交流)

2、除了色彩缤纷,许多事物是处于动态的,找一找,你仿佛看到哪些事物正处于动态之中。(交流)

3、看书中插图,再读读词,你脑中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闭上眼睛,师读词。

交流

4、探讨:渔翁为什么“不须归”?

5、朗读

(三)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背诵,并自由练背。按由景到人的顺序。

2、不同形式的背诵

3、作者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渔翁形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赞美渔家生活情趣,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融和作者隐忧后的淡泊、澄清的高情远意。

三、拓展诵读

1、再读柳宗元的《绝句》,体会情感,同样有着隐者的淡泊、澄清的高情远意。

2、背诵写春的古诗

四、作业

1、从两首词中任选一首,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先说说,再写下来。

《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