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时间:2024-08-01 10:38:38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

笔者觉得,答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首先是学生要看文体,其次是学生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看一下题干的特点,从而比较迅速地作出选择。具体地讲,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通读全文力求把握主旨

1.要注意对文章题目的把握。

文章题目往往会对揭示文章主旨有帮助。例如,人物传记《笑神赵本山》从题目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从幽默这一面来谈赵本山的。

2.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学生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这样做往往行之有效。归纳段意可以通过勾划关键词句来完成。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如果没有合适的自己在每段旁边概括,用词标注。

3.要把握全文的思路。

读完全文后,要根据自己对每段段意的把握来给全文分层,从而把握全文的思路,从而明确的把握全文的主旨,为下文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笔者把这一方法总结为:先化整为零,即对全文通读,肢解每段,把握每段段意;再化零为整,即概括完每段段意后,总结全文思路,把握主旨。

二、读题、答题、组织答案

1.用心审题。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注意: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2.确定答题区域。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3.在答题区域内按题干要求筛选关键词句。

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有的题不能直接找到答案,找出与答案相关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概括出关键的词,为答题做准备。

4.整合概括,定向表述。

能不用作者原话的情况下尽量不用作者的原话,按题干要求定向组织关键词来作答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还有当答案不只是一点时,要分点作答。

三、答题注意事项

1.弄清题干中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6.多角度多层次答题。

特别对付分较大的最后一道探究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尽量从多角度多层次的答题,尽量让答案的骨架牢固,漂亮,让答案的内容丰满,充实;还要注意探究题应是要求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所以一定要恰当的结合文本,不能脱开文本高谈阔论,不管不顾的答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2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是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性要求,具体考点包括3个能力层级共9项内容。高考命题在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时,共有两种题型两个大题,即在第一卷客观性选择题中检测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共有4个小题12分;在第二卷主观性试题中检测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共4个道题,18分。要想在现代文阅读题上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阅读勤思考多练习,还得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并且灵活运用。

首先,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力争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大体意思。如从文本的标题入手明确文本的表现对象,并且多方设问:本文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对象的?表现对象的什么?为什么要表现这一对象?作者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从尾注或夹注入手,力争大体了解文本的写作背静,或者与文本有关的情况等。从题干的设问,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入手大胆推测文本的表达技巧和大体内容,以进一步验证前面的推断。例如,广东省20xx年秋季的高考试题第五大题《说树》,从标题入手,我们知道文本是以树为表现对象的,第一段主要内容和第二段开头部分文字是从乡情(或对故乡的感情)角度来表现的,第一段的末尾处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表现的,第三段主要是对与树相关的经历(探索树的精灵)的回顾,第四段是从树与人生与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表现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表现树呢?从第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表现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艺术的认识。从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尤其是E项中,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至少,我们可以想到文本可能表现的是这一主旨。这样,我们在动手做题之前,对文本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是下一步准确解题的保证。

其次,树立问题意识,速读文本。所谓问题意识 ……此处隐藏10204个字……、技巧为同学们作了指导: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一是搞清楚词语的本意,二是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0

■审析题干,明确关键词语

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标示着对答案的要求,也暗示着答题的内容。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语是解答每道阅读题至关重要的步骤。例如,20xx年全国Ⅰ第14题,题干设置了两问,其中的关键词分别是“为什么”“反复”和“这样的写法”“好处”,那么答案的构成就应该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首先要回答作者“为什么”不信了春天和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表达这个意思;其次要弄清“这样的写法”指什么,然后回答其“好处”。题干也限定了答题的内容。回答第一问要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考虑,需要考生按照作者的几次重复,找到文中相关的叙事,梳理、概括原文的信息;第二问要从写作手法和技巧的角度考虑,需要考生调动自身关于散文写作手法的知识储备,结合临场阅读文章的切身感受,联系全文的整体构思加以分析。

■整体阅读,展开思维联想

整体阅读,是指在对关键词、关键句和重要段落深刻理解基础上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只有这样才可以针对题干准确而有效地展开联想。例如,20xx年全国Ⅱ第14题,“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回答这一题目,要在把握文章歌颂春天的主题基础上展开思维联想。文中“1981年”的提示、改革开放、春天的象征意、作者心中澎湃的热情和梦想;考生再结合自身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写作体验,经过编织形成有效的思维链条。不难得出“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的答案。严冬蕴春之“常规”,雪花报春之感悟,人同此心之常理,是我们与作者共有的人生体验。

■深入思考,确定答题格式

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都是要求对各类文章从不同角度的解读,没有也不可能有简明的答题公式,但并不等于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例如,20xx年全国Ⅰ第19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题干两问中的关键词分别暗示的答题内容是“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第一问“是什么”(运用白描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其格式为:术语+内容阐述;第二问“怎么样”(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其格式为:作用。

■组织语言,提升答题质量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准备,答案的轮廓便会凸显出来,这时就要组织恰当的语言来写出答案。很多考生由于语言不到位,在这一步会或多或少地丢分。如20xx年广东卷第19题,“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这是一个有深刻含义的比喻句,按照其基本的答题格式应该是“字面意+隐含意”,也就是说这句话虽可以有多种理解,但至少要写出两层意思,即“天坛、太庙旁边的树是古人为了造福子孙种下的,是好长时间才长成的(字面义);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隐含义)”一些考生的考场实践却并非如此,如有的考生答“艺术风格就像是树,需经历多年累月的积累而形成、而天坛、太庙都是古代艺术的象征;依傍的“祖荫”,就是其累积的见证。”不难看出,这位考生心里比较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但由于没有组织起有力的语言,反而用隐含义来解释字面义,造成无谓的丢分(卷面实得2分),十分可惜。

在最后10天时间里,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是保证高考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考生已做了大量的现代文阅读练习,已具备了冲刺高考的实力,但“旧书不厌百回读”,还应多翻阅已做过的试卷,体会以上所介绍的答题技巧,如此,既可免读书之劳,又能获答题之逸。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1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